云南建立利益共享機制 加快推進園區協作發展
- 時間:2025-06-27
- 來源:昆明信息港
- 瀏覽:13
《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加快推進園區協作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于日前印發。《通知》顯示,云南省將以各類園區為載體、以利益共享為牽引,強化跨區域協同,推動各州(市)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持續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推進園區協作發展。
6月26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統計局、昆明市人民政府、瑞麗市人民政府、保山產業園區等有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利益分享的具體內容不搞一刀切
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次出臺的政策文件,總體上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保持政策彈性,留足空間余地、鼓勵探索創新。首先體現在適用范圍較寬泛,以省內跨州(市)、跨縣(市、區)的政府間合作為主,同時支持跨省的政府間合作參照執行。比如在滬滇協作機制下,經由上海力量招引落地云南合規園區的省外企業、項目,可根據雙方約定按規定分享相應利益;其次,利益分享的具體內容不搞一刀切,由合作雙方結合實際平等協商,且可以根據改革要求和形勢變化協商完善、動態調整。
二是找準政策切口,打破行政壁壘、優化資源配置。我省各地拼經濟抓發展的勁頭都很足,但地區間乃至園區間資源稟賦各異、產業基礎不同、發展條件差異大,針對政府間合作提供利益共享的政策供給,為打破行政壁壘、增強合作意愿創造了條件,也為跨區域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益提供了路徑,同時還將為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的園區提供新的發展出路。
三是強化政策導向,鼓勵各展所長、打造綜合優勢。園區發展要提速提質增效,就要發揮比較優勢,在更大范圍內加強合作、聚力發展。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就是要以我省獨特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綠色能源優勢、人力資源優勢、沿邊開放特殊政策優勢,吸引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比如,滬滇臨港科技城由昆明經開區負責基礎設施建設,昆明經開區與上海臨港集團共同成立輕資產公司,負責園區產業定位、規劃設計、招商引資、園區運營等工作,發揮各自優勢和強項,共同推動園區建設。
據悉,《通知》明確了適用范圍,即“誰和誰在哪里的合作可以共享哪些利益”的問題,是政府間協作,共享的利益主要是稅費收入和經濟指標,園區主要是合規開發區,國家批準設立的新區、沿邊產業園區等其他類園區也可參照執行。明確鼓勵支持的主要協作類型:園區合作共建、園區優化整合、發展“飛地經濟”、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協作、企業跨區域兼并重組或異地遷建。稅收及經濟指標分享辦法,一是協作形成的稅費收入由屬地征收,省級分享部分按現行財政制度執行,地方留成部分根據合作雙方約定,按程序開展財力劃轉;二是協作形成的經濟指標按現行規定在屬地納統,不突破現有統計制度,政府內部考核時根據合作雙方約定比例分別納入各自考核評估口徑。
財政部門將積極打通稅收分享渠道
就跨區域園區協作產生的稅收收入分享有關情況,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財政部門積極支持跨區域園區協作發展,合作雙方本著友好協商的前提,以各合作方在園區建設中的實際投入為依據,重點參考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要素,由雙方簽訂相關協議,明確分享稅種、比例、期限、計算方式等細節,為稅收分享奠定堅實基礎。
財政部門也將積極構建多層次分配路徑,打通稅收分享渠道。省內跨州(市)協作方面,省級財政部門將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支持各地進行園區稅收分享的辦理,通過收支調配,將園區企業繳納的相關稅收,按約定比例在各州(市)間分配。州(市)內跨縣(市、區)協作方面,參考省內跨州(市)協作,由所在州(市)財政部門比照辦理。跨省協作方面,省財政廳將積極協調財政部,在報財政部備案或審批后,通過中央與省的財政劃轉進行辦理。“對此,財政部也是積極支持的。”省財政廳上述負責人說。
為確保稅收分享的公平性與可持續性,省財政廳還將進一步完善動態調整與利益補償機制,各方可通過橫向轉移支付,對園區企業繳納的稅收進行劃轉,推動區域間從“行政分割”向“利益共同體”轉型,實現稅收共享共贏。
昆明初步形成 產業“一盤棋”協同發展格局
作為省會,昆明市強化市級統籌,充分調動縣(市)區參與的積極性,促進產業協作。經過近年來的持續推進,產業“一盤棋”協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2022年以來,為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構建優勢互補、差異發展、互利共贏的產業跨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昆明市創新建立跨區域產業協作“1+2+N”機制,通過產業共謀、利益共享,推動縣(市)區間由競爭轉向“競爭+合作”,實現破除“小算盤”、共謀“大發展”的“1+1>2”效果。
昆明市實施三個“一盤棋”。產業布局“一盤棋”,在全市層面明確各縣(市)區、各開發區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構建“合而不同、錯位聯動、全面統籌”的產業發展格局;要素保障“一盤棋”,由市級層面統籌調配各類資源,高效配置產業發展所需的要素指標,共同保障項目高效落地;招商引資“一盤棋”,在全市層面構建全面統籌、高效聯動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引導項目向優勢產業功能區集聚,有序實現跨區域流轉,避免優質項目流失和內卷式惡性競爭。
從市域內項目跨區域流轉看,昆明已累計推動10個重點產業項目跨區域落地。其中,在推動錯位發展、優化產業布局方面,祿勸縣和富民縣推動精細磷化工上下游聯動發展,協同保障新希望集團磷礦開發利用與深加工項目跨區域落地;東川區與尋甸縣合作共建天生橋產業園區,解決園區土地歷史遺留問題和維護落地企業權益。在破解供需錯配、保障要素需求方面,西山區與富民縣簽訂大興藥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合作備忘錄,宜良縣與陽宗海風景區簽訂匡遠林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合作備忘錄,實現跨縣區協同保障光伏項目用地的有益嘗試。在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招商引資方面,海底鷹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據自身生產經營需要將辦公地點從西山區遷至滇中新區,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將辦公地點從昆明經開區遷至西山區,相關區域分別就稅收、產值指標分享達成一致,共同保障企業生產經營,實現多方共贏。
從重點產業協作園區項目落地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有55個項目完成備案審核程序,落地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和磨憨—磨丁合作區。其中,2024年有4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2.92億元;今年一季度有7個項目,總投資約1.27億元。
此外,2024年,昆明市還與德宏州、迪慶州探索跨區域產業協作,在全省率先建立跨州(市)協作機制,一個具體項目正在昆明經開區落地。(昆明日報 記者吳潔